2023下半年經濟前景不明朗 何去何從
評估架構五部曲 以超自動化加強業務彈性
即將步入2023下半年,隨著香港恢復免檢疫通關,旅遊、航空、零售、飲食等行業逐漸復甦;然而,全球經濟前景仍充滿變數,美國經濟「硬著陸」陰霾揮之不去,加上在聯繫匯率下,當地高通脹為香港市場帶來影響。在瞬息萬變的營商環境中,企業該如何保持競爭優勢?
過去三年的疫情證明了科技並無增加企業的成本,反而是業務增長的推動力,甚至可幫助企業逆流而上。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指,今年的全球IT支出預料仍可錄得2.4%增長[1],顯示企業未有因為經濟放緩而在IT範疇上變得「手緊」。另一市場調查公司IDC亦表示,亞洲的數碼科技支出將會增長為2023年經濟的3.5倍[2],企業須透過創新科技提高營運效率、增加利潤、改善客戶體驗等等。
「超自動化」如何較自動化更為優勝?
如要有效地管理業務運作,企業可採用業務流程管理(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, BPM)平台,以持續地監測、分析與調整業務流程,或利用機械人流程自動化(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,RPA),借助軟件機器人自動執行工作。
然而,這些自動化技術只針對重覆的工作流程,無法兼顧整個業務環境,員工仍然需要進一步分析及決策。
超自動化(Hyperautomation)糅合了各項技術,包括BPM、RPA、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A.I.)、機械學習(Machine Learning,M.L.)、低程式碼平台等,使所有工作在同一生態系統中自行運作,處理更高層次的任務,包括推理、判斷、決策和分析。經濟前景不明朗時,公司更應借助創新科技加強業務彈性,快速回應市場需求。
不同行業、部門和規模的企業均可以運用超自動化,以改善工作流程及營運效率。
以其中一間中型金融業客戶公司為例,他們處理貸款申請時,採用超自動化以進行背景審查,包括公司背景、法律條文、土地查冊、政治聯繫、商業登記等。傳統以來,這些審查均以人手進行,容易出現人為錯誤。
在超自動化的協助下,他們先利用智能擷取技術(Intelligent Capture)從不同來源收集相關資料,例如銀行結單上的每筆交易記錄、手寫表格上的稅款等;然後透過RPA,自動利用擷取到的資料進行媒體搜索、反洗錢檢查,以及犯罪背景調查,並把結果傳送至合規(Compliance)團隊審批,整體的風險管理及合規工作均有顯著的成效。
五部曲確保計劃實現
自動化固然可帶來重大的裨益,但一般企業未必有足夠的經驗及資源去推行整個科技項目。
有見及此,我們設計了評估五部曲供企業參考——「超自動化評估架構(Hyperautomation Assessment Framework)」,包括「制定(Plan)」、「定義 (Define)」、「量度(Measure)」、「分析(Analyze)」和敲定(Finalize)」。
計劃開始時,企業需列出目標和範圍,並與所有持份者充分溝通,繼而識別業務要求及計算總成本。當計劃進行中,企業亦需持續評估整體運作表現,以了解成果並改善不足。如此一來,企業才能實現「智.型辦公」,建立更有效益的辦公模式,使業務持續發展及成長。
[1] Gartner Forecasts Worldwide IT Spending to Grow 2.4% in 2023
[2] Spending on Digital Technology by Asia/Pacific Organizations Will Grow 3.5x the Economy in 2023, IDC Predicts